白鸟acg > ACG新闻 > 文章正文

《虚构推理》中推理的多重解答及其意义

目录:虚构推理 作者:网络 时间:2020-06-10 13:45:13 阅读次数:

本文有203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前阵子刚播完的《虚构推理》动画版稍微调换了原作中的顺序。在漫画原作中岩永琴子与樱川九郎接触过后就直接进入了《钢人七濑》的大长篇,而动画版则是把原本在这之后的短篇《领主大蛇听见了》移至第二话播放。

虚构推理

  这个更动是相当好的,因为钢人七濑篇幅实在太长,对于从动画版开始接触此作品的人想必有些难度,而把一篇十分具有推理解谜色彩的短篇放到前面,不仅更容易进入世界观,也可以用最少的篇幅告诉观众,这部《虚构推理》到底虚构,又或推理了什么?

  《领主大蛇听见了》是一篇我非常喜欢的短篇小品。位于深山的领主大蛇有一日看见一名妙龄女子独自推着独轮车来山中的湖泊弃尸,但这倒也还好,妙的是女子口中喃喃自语着:「但愿能够顺利被找到。」这就勾起领主大蛇的好奇心了,究竟这名女子为什么要说出这句话呢?想破头的领主大蛇最终向牠们的智慧之神岩永琴子寻求了协助。

  这种从一句话推理出事件的全貌的剧情设计,如果是对推理作品有一定爱好的人一定不难想起京都动画公司在2012年改编自米泽穗信的古典部系列的动画《冰菓》,在动画版第19话《心里有数的人》中折木奉太郎也凭藉着放学后的一句广播推理出事件的真相。而米泽穗信本人也承认《心里有数的人》这篇短篇是受到美国推理作家哈利凯莫曼的经典短篇《九英哩的步行》的启发。

  仅有四千字左右篇幅的《九英哩的步行》成功在1947年入围《艾勒里·昆恩推理杂志》的短篇小说决选,要问为什么,其最惊人的创意便是所有逻辑推理都源自于一句短短的话:

  「九英哩的步行并不容易,何况是在雨中。」

  两个朋友一面闲聊一面走出餐厅,其中一名是检察官,另一名则是语言学家。那名语言学家打着伞,告诉检察官说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看起来完全符合逻辑,但却是完全错误的,若是不相信,可以随便出个大约在10到11个单字所组成的句子,然后他会藉着这个句子推理出一个看似合理,却完全瞎掰的故事。正当他们要走上人行道,那名检察官冷不叮地蹦出了:「九英哩的步行并不容易,何况是在雨中。」那名语言学家愣了一下,随后开始建立他的推理,而没想到的是,这句话居然牵扯出一具非常重大的案件。

  也就是说《九英哩的步行》可以说是一句话推理类型的始祖。

  唯一比较不同的事情是,无论是在《心里有数的人》或是《九英哩的步行》里,两方的侦探角色一开始都是在为了证明「即使推理看起来十分正确,但建构出的事情却是错误的。」的前提下才开始推理,最后反到弄巧成真破了案子。但事情真的有可能这么顺利吗?在《领主大蛇听见了》里岩永琴子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见解,即:

  「就算一切事情都符合逻辑,但人们也不见得都会选择符合逻辑的行动。」

  事实上岩永前往深山会面领主大蛇前便已经派遣幽灵去确认过整件事情的真伪以及犯人的证词。可惜的是乏味的真实并不具有说服领主大蛇的力道,于是岩永才会在这整件事情上新添上具有逻辑性的「虚构」。岩永提出了诸多解释让领主大蛇破解,最后甚至是推翻了前面所有的推理做出全新的假设,才让领主大蛇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有趣的事情是,虽然领主大蛇没有被前几个假设说服,但其实岩永前面所提出的假设,也都符合逻辑。道理怎样都能编,膏药怎样都能贴,真相怎样都没所谓,重要的是能否服人。而建构出逻辑的虚构,往往比真实更能够服人(或怪物)。

  也就是说《虚构推理》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寻找真相,而是为了找出合理的解释才做推理。动画版把《领主大蛇听见了》移到前面,更能够让观众理解这部作品的主要预设。而这个案件结束后,动画组也马上进入最主要的长篇:《钢人七濑》。

  《钢人七濑》是九郎的堂姊六花根据真实事件所创作出来的想像力怪物,六花跟九郎有着同样的能力,能够不死,能够透过死亡来决定未来。六花就这样不断自杀后捏塑出穿着低胸洋装,手持巨大钢筋的想像力怪物,顾名思义,祂是诞生于人类集体的想像力之中,就跟任何一个都市传说一样,因为相信,所以存在。

  为了对付从人们想像中诞生的怪物唯有扭转认知一途,想办法让人们觉得钢人七濑是不存在的是首要目标,为此,岩永琴子建构出了四种假设,配上九郎能够决定未来的能力终于在最后夺取六花手中的未来,成功消灭钢人七濑。当人们认知改变后,从人们想像力中诞生的怪物,自然也消失在人类的脑海中。

  而岩永所建构的这四重假设就算独立出来看也都自成一格,是完美的逻辑推理。每一个假设都是真的,但真的可以做到这种事情吗?我们或许可以从安东尼柏克莱在1929年发表的《毒巧克力命案》里稍稍窥见一斑。

  《毒巧克力命案》讲述了一个年轻绅士在一个上流俱乐部里得到一盒巧克力,没想到吃了之后妻子居然毒发身亡,经过警方化验之后,双层巧克力的上层每一颗都被注入了6minim的硝化苯,除此之外能做为线索的,就只有巧克力制造公司的信籤了。然而警方努力追查许久却也都一无所获,不得已,警探只好带着这个案子找上名为一个名为犯罪圈(crime circle)的俱乐部。这里头的六名成员都是爱好推理,深具犯罪学素养的佼佼者,有律师、剧作家、小说家等等。在听完警探报告的案情之后,主席提议给大家一星期查案,然后在轮流发表彼此的推理结果。当然,这获得大家一致同意通过。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一星期过后这六名业余专家居然分别找出了六种各不相同,也都能合乎逻辑的「解答」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答案呢?又或者是,根本没有正确答案呢?这点在小说中并未讲明。

  而这部1929年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作品流传了下来,正式因为他揭示了本来被奉为推理小说金科玉律的:「侦探藉由线索以及逻辑的推敲后,最终能一步步找到唯一真相」中的这唯一真相,其实是相当暧昧不清的,即使侦探都是依照归纳法、演绎法或两者综合地去查案,也不可能获得唯一的正确解。(米泽穗信,2002;引自张筱森,2012:230-231)

  毕竟,即使侦探是依照逻辑来查案,犯人也不见得会遵守逻辑。

  毕竟,若真能够依照逻辑来查案,那就不可能产生这种一案六破的状态。

  所以《虚构推理》的剧情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要找到真相,甚至可以说,没有真相又如何?岩永琴子做为妖怪的智慧之神,在事件里头要找的只是能够说服人或妖怪的解释而已,事件不需要真实,只需要合乎逻辑。道理怎样都能编,膏药怎样都能贴,真相怎样都没所谓,重要的是能否服人。毕竟《毒巧克力命案》已经向我们娓娓道来,就算依照逻辑,也不见得是真实;就算向读者递出挑战书[2],也无法保证解出的答案跟小说家一样。现在会带来欢乐的东西已经不再是比名侦探先找到谜底,而是追查的过程、角色是否讨喜、以及嫌犯与名侦探的心理刻划。

  「我个人相信,简单纯粹的犯罪解谜,完全仰赖情节设计而不擅角色塑造、行文风格甚至是幽默感的小说时日,已经落在审判者的手中,未来的侦探或犯罪小说,吸引读者感兴趣的,心理层面将大过数学层面。」(AnthonyBerkeley,1930;引自詹宏志,2007)

  《虚构推理》里有着开黄腔的美少女侦探、能预知未来的助手、各式各样的妖怪…安东尼柏克莱在1930年提出的预言似乎正在《虚构推理》中实现。而他自己在写完《毒巧克力命案》后也弃本格不写,转而写犯罪心理小说。

  说到底,妖怪,都市传说、想像力的怪物这些东西,不也跟推理一样吗?初见幽灵现真身,始知其为枯芒草,本来令人害怕的妖怪,明白之后也只是一团枯草、杯弓蛇影罢了。但这样哪里有趣?还是把山中的风唤作镰鼬、久未见面的姑婆,也必须是老虎变成的呀。或许,人们心中一直不需要无聊的真实,而是能够刺激想像力的虚构。就算是虚构的推理又如何?

  因为相信,所以存在呀。

  参考文献:

  詹宏志(2007)从数学到心理。出自安东尼柏克莱(1929)毒巧克力命案。远流。

  张筱森(2012)所谓mystery这件事……。出自米泽穗信(2002)愚者的片尾。230-231。独步。

官方公众号

作品介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镖人》漫画下载
评论
请输入你的留言...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